小冬大冬什么不同,2020年小冬大冬是哪一天

小冬大冬什么不同

小冬大冬什么不同,2020年小冬大冬是哪一天

文章插图
小冬和大冬时间不同 。小冬是冬至前一天,大冬是冬至当天 。冬至,又称日南至、冬节、亚岁等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,也是中国民间传统祭祖节日 。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,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,在古代民间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讲法 。
2020年小冬大冬是哪一天冬至的前一天是小冬,冬至当天是大冬 。在一些地区,过冬根据姓氏有所区分,分为大冬和小冬 。譬如沈姓人家是小冬,周姓人家是大冬 。小冬在大冬的前一天,今天是小冬,明天是大冬 。冬至的习俗有享祀先祖、办宴席、吃年糕、吃汤圆、吃饺子、喝羊肉汤等 。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 。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、吃饺子、吃馄饨的习俗,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、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。冬至是怎么来的冬至不仅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,也是一个传统节日,其节日习俗传承已近3000年,丰富的节日内涵至今经久不衰 。
传统农业社会里,“秋收冬藏”,冬天是农闲时间,要开始为过年做准备 。所以,民俗意义上,冬至可以说是过年的“预演”,民间甚至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 。
一、汤圆
“大冬大似年,家家吃汤圆” 。吃汤圆流行于江南,汤圆也称汤团,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,“圆”意味着“团圆”“圆满”,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“冬至团” 。而江南是稻米的主要产区,江苏扬州、南通、无锡、镇江等地的民间都有冬至吃汤圆的食俗 。
二、冬酿酒?
苏州自古有句俗话,“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” 。每逢冬至,苏州人家家户户的饭桌上,必定会出现的就是香醇可口的冬酿酒 。苏州人与冬至,总有一碗割舍不掉的冬酿酒 。冬酿酒是一种加入了桂花以及一些中药材的低度米酒 。江南是稻米产区,民间就流行酿造米酒 。而苏州盛产桂花 。
三、“青菜炖豆腐”
“烧包数九吃豆腐”,作为南京冬至的标配,“烧包”是为了祭祖,“数九”是为了迎新,青菜、豆腐是以前普通家庭最常见的菜蔬,而且有“一清二白”“青菜豆腐保平安”的寓意 。“冬至喝鸡汤,一吃补一年 。”除了豆腐,鸡汤也是南京人冬至餐桌上的“标配” 。
四、胡葱笃豆腐
常州人的冬至夜,一定要来一碗“胡葱笃豆腐”!吃“胡葱笃豆腐”,似乎是常州特有的习俗 。“笃”是常州方言,即“烧煮”的意思 。为什么常州人冬至隔夜吃胡葱笃豆腐呢?有一说,“富”与“腐”谐音,“若要富,冬至隔夜胡葱笃豆腐”的民间谚语,迎合了百姓向往生活富裕的心理 。
五、红烧肉
自古,泰州就有过大冬、过小冬的说法 。“冬至”也叫“过冬”;“冬至”这天叫大冬,之前一天叫小冬 。各家按照不同的习俗,在大冬或小冬这一天祭祀祖先 。泰州的冬至家宴中还有红烧肉,寓意来年有鱼有肉,大饱口福;红烧鲢鱼,取意“连(鲢)年有余(鱼)” 。
六、南瓜?
宿迁有句俗语:“咬口冬至饺,从此好运交 。”一家人聚在一起,包饺子、吃饺子,热气腾腾,其乐融融 。另外,在宿迁和盐城,民间流传着冬天吃南瓜会转运的说法,认为会给第二年带来好运气 。
 其实,冬至这一天,不管是吃汤圆也好,喝“冬酿酒”也罢,节日最大的意义应该是提醒我们要爱家人、爱家庭,生活也需要一些“仪式感” 。大冬就是立冬吗可能是 。可能是方言或地方习惯叫法 。
因为节气里面有两个“冬”即立冬和冬至,如果把立冬称为小冬,那么冬至就可以叫大冬 。合情合理 。冬至有大冬小冬吗有的地方冬至有这习俗,小冬是冬至前一天,祭祖,大冬是冬至当天 。
冬至是于每年公历12月21、22或23日交节 。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,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,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 。
因此,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,同时也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,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。在北极圈以北,这一天太阳整日都位于地平线之下,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夜范围最广的一天 。
扩展资料:冬至这天,太阳虽低、白昼虽短,但是在气象上,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 。实际上,由于地表尚有“积热”,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,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 。
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,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,显然偏迟 。时至冬至,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,民间由此开始“数九”计算寒天(民谚:“夏至三庚入伏,冬至逢壬数九) 。【小冬大冬什么不同,2020年小冬大冬是哪一天】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