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元节吃濑粉的来历和风俗 中元节吃濑粉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


中元节吃濑粉的来历和风俗 中元节吃濑粉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

文章插图
1、中元节吃濑粉的来历:
(1)吃濑粉:在中元节那天,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,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 。当然,不同片区,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。濑粉,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,寓意长长久久,多福多寿 。
(2)蒸面羊: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,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、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,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。
(3)吃花馍:七月十五节前,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,晋北地区最烈 。一家蒸花馍,四邻来帮忙 。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,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 。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,称为面羊,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,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;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,称为面人,意喻儿孙满堂,福寿双全;送给平辈的花馍,要捏成鱼型,称为面鱼,意喻连年有余 。
(4)吃鸭: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,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 。“鸭”就是“压”,取其谐音,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 。况且鸡爪呈耙状,易把鬼的衣服抓掉(大概怕积下恶怨,不肯回到原处),所以选脚掌扁平的鸭子也在情理之中了 。
2、中元节的习俗:
(1)放河灯:河灯也叫“荷花灯”,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,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,任其漂泛 。放河灯的目的,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。放河灯,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。晋西北的河曲县城,紧临黄河 。河道开阔,水流平缓 。每到七月十五夜晚,全城男女老少齐集黄河岸边的戏台前广场,竞观河灯 。各色彩灯顺水漂移,小孩子紧盯着自家的灯能漂多远 。老太婆嘴里念念叨叨,不断祈祷 。
【中元节吃濑粉的来历和风俗 中元节吃濑粉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】(2)祭祖: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,所以简称为“七月半”祭祖 。那时盛夏已经过去,秋凉刚刚开始 。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,故需祭祖 。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,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。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,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 。到“七月半”祭祖时,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,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,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,每日晨、午、昏,供三次茶饭,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 。有先人画像的,也要请出挂起来 。祭拜时,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,给每位先人磕头,默默祷告,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,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。
(3)祭祀土地和庄稼:七月十五,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 。将供品撒进田地 。烧纸以后,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,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 。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,获得大秋丰收 。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。定襄县民俗将麻、谷悬挂门首 。

    推荐阅读